影評《孤味》|人再怎麼學習面對死亡,依然無法真正學會

Kevin Kuo
Jul 31, 2021

--

看完孤味後最大的感觸在於「死亡」,以前總因為自己還年輕加上家人身體都還健康,到了大學畢業都沒有參加過一次喪禮,所以對於「死亡」總是感覺有點遙遠,覺得還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但世事總是突然,就在2020我第一次面對喪禮,而且在短短一年左右經歷了三次,到了面對的時刻才發現人是如此脆弱,世事又是如此無常。

《孤味》是導演許承傑的個人經驗改編而成的作品,故事以他的外婆為依據去創作,成為了2020討論聲量非常高的一部作品,作品展現了台灣社會許多家庭的縮影和故事,也呈現了女性在社會中的各種遭遇,婚姻、疾病、工作、家庭等等常見的社會狀況,電影的故事投射出許多人的真實面貌,相信這也是電影能帶來那麼大影響的原因之一。

可以在片中看見台灣女性的孤獨無助,也能看見她們的韌性與智慧,可以說是獨自養大三個女兒的主角林秀英,在她身上看見了母親對於兒女愛的固執,這固執也讓劇中的前中期充滿了各種衝突,媽媽以愛為名希望女兒好,而強加了許多枷鎖在女兒身上,這些枷鎖和母親心中的心結讓整部戲充滿了張力,也讓我反思到自己的家庭。

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很多時候總是到事情發生時才會知道人性的另一面,平時看起來和樂的家庭可能也有各自說不出的苦。

永遠學不會習慣面對死亡

總是在想面對過一次家人離世後,下一次是否就不會那麼痛了,但是到後來才發現,我們能熟悉的是流程,是那些制式且冰冷的儀式,但永遠無法因為經歷過這個人離去,就更能釋懷另一個人的離開,因為人與人都是不同的,到現在才發現每個人在我心中的份量雖有不同,但那份感情卻依然讓人無法輕易釋懷,學著慢慢放下,其實只是在生活中找到其他的東西來暫時讓自己忘記,怎麼可能真的放下呢,我們該學著的可能是如何帶著這份感情好好的繼續活下去,並且活得更好。

短短的一年經歷了三次摯愛長輩的喪禮,發現有時哭的最大聲時並不是最傷心的時刻,反而能大聲哭的那一刻是最安心的時候,這時候我們不用去故作堅強,去想著自己哭是否會影響到其他人,好好的把情緒藉著淚水抒發出來就好。

在戲中可以發現沒有太多人哭得死去活來的場面,但那種壓抑和爭執反而呈現了他們心裡的放不下和心結,所謂無聲勝有聲就是這樣吧。

我的喪禮會是怎樣的?

其實在看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的其中一件事,就是我的喪禮會是怎樣的?會有哪些人來?大家對我的身前評價如何?除了家人外還會有人想我嗎?我的喪禮要像是傳統那樣複雜嗎?

經歷過幾次喪禮後,對於自己的喪禮也開始有人思考,也知道為何越來越多人要做生前契約,因為大家想要在生前就替自己好好的把死後規劃好,甚至我不希望太複雜,造成太多人的麻煩和困擾。

可能也因為本身是設計師,也總是會想自己的喪禮應該要設計的超好看,從訃聞到禮堂都要很美,讓人看了能夠平靜,也能感覺有質感,希望自己走的時候也能讓人印象深刻,讓人不在覺得喪禮就是傳統那樣,我們也能美美的,有質感的走完人生最後一段。

我會想像喪禮上播著我身前最愛的歌,而不是佛經,我會想像人們在喪禮上看著我身前與他們的回憶並且開心地討論著,我會想像喪禮上準備了我這一生吃過最好吃的食物,然後在現場分享給大家,我會想像能夠告訴大家我這一生最喜歡的一切和最喜歡的人,把生前錄好的影像播給大家。

我想像的這一切,並不是悲觀心態,反而是用更正面樂觀的態度去看這件事。

「孤味」是台語的「沽味」而來,是指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就算是孤獨也沒關係,這樣的精神有點職人精神的意味,我在想我們的一生其實大部分時候都是孤獨的,一個人學習如何把這一生給過好,這也是我們一輩子的功課,好好生活很難學,但這也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

Kevin Kuo

數位媒體和人類學背景,目前在醫療產業從事品牌設計,也做過行銷工作,平時喜歡看各種跟設計相關內容,想把與設計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歡迎各領域的朋友一起交流。 追蹤我的其他社群平台: https://portaly.cc/kevindesign 聯絡信箱:lotushj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