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幸福綠皮書》|偏見是否無所不在?我們總用自以為的方式去理解他人

Kevin Kuo
Aug 14, 2021

--

看了《幸福綠皮書》後,腦海第一個浮現的念頭是「偏見」是不是無所不在,我是不是也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偏見存在呢?

《幸福綠皮書》是一部2018年美國喜劇劇情片,由彼得·法拉利執導。電影講述美國1962年,牙買加裔美國鋼琴家唐納·雪利(馬赫夏拉·阿里飾)前往深南部保守地區巡迴演出,他雇用一名紐約保鑣東尼·瓦勒隆加(維果·莫天森飾)作為司機。東尼的兒子尼克·瓦勒隆加、布萊恩·海斯·柯里與彼得·法拉利共同撰寫劇本。(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雖說是喜劇,但整部片給人的警世意味非常重,比較算是黑色幽默,二個角色間在互動的過程中有很多有趣的笑料,但是也能看見因彼此身份不同所帶來的爭執。

這部片是真實故事改編,但故事本身就給這部電影帶來了最精彩的元素,黑人的老闆和白人的司機搭配,二者社經地位的差異和在所處時代背景的身份差異,帶來的反差和矛盾感更加深了整部劇的張力。

(以下內容稍微劇透)

因為身處同處才更能感同身受

在劇情一開始是從白人司機的家庭開始,東尼的老婆僱用了二位黑人工人來修繕家裡,請了二人喝飲料,東尼在老婆和工人走後把二人喝過的杯子丟掉,這段劇情雖然短暫,但是卻在一開始加深大家對於東尼的印象:厭惡黑人,這也讓後面他成為黑人的司機增加了衝突感。

但在二人相處的過程中發現,人們的厭惡有時是來自於不了解,東尼對於黑人的厭惡並非直接來自於跟黑人的相處得來,更多是從身邊其他白人或是媒體所帶來的影響,別人也討厭,我應該也要討厭。

這其實很常見,想想小時候的校園,排擠和霸凌就常是這樣,你當時可能沒有真的討厭某人,但是發現大部分人都討厭他,你就跟著去討厭,開始看對方做什麼都不順眼,放大對方的缺點,忽視對方的優點,結果那種厭惡和隔閡就越來越重。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優缺點,這時我們怎麼去看他人就很重要,如果你硬要看一個人的缺點,有時再好的人可能都變得很討厭了。

而白人司機東尼其實也是在南迴巡演的過程中慢慢去感同身受到黑人鋼琴家唐納所身處的環境和遭遇,發現了他的優點和才華,而更讓他知道這些偏見多可怕。

把自己的價值觀去套在別人身上

其實這個世界上有許多與我們迥異的文化和習慣,我們習以為常或是認為正確的,不一定是別人所認可的,反之也是,但我自己有時卻也常常用自身習慣去看待事情,這也造成對於事情的無法理解和誤解。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對於某些群體的偏見都來自於刻板印象,都是來自他人告訴我們的,但是實際相處後常常會發現跟自己知道的完全不同,以台灣為例,原住民和同志常常是被污名的對象,但因為我剛好身邊不少這類朋友,其實會發現他們就跟一般無二,每個人其實都是獨立的,我們應該獨立的去看待每一個人,用群體劃分來去定義一個人,常常會有很多偏見。

另一種常見的就是星座,「XX座就是怎麼樣」,「他這樣不意外啦,因為他是XX座」,有沒有很熟悉,但仔細想想這些事完全正確嗎?應該有很多都是誤解吧。

世事沒有對錯,但我們能選擇自己所認同的

其實世界上很多事情並沒有絕對的對錯,更多的是因為我們所處環境價值觀所帶來的判斷,雖然所處環境可能會讓某些事情變得不同,也因為我們成長不同所以對事情的判斷不一,但是還是很希望不管身處在哪片土地上,我們還是可以去選擇那個我們所認同的。

雖然我們選擇和堅持可能在現在被反對,但是時間會帶來改變,回顧歷史會發現其實很多事情都已經慢慢變好,很多事情都已經慢慢改變,許多我們認為改變不了的也都不同了。

像劇中那樣嚴重的歧視已經變成劇中故事,雖然歧視還沒完全消失,但我們知道只要努力去支持自己所認同的,時間會讓事情慢慢變好的。

--

--

Kevin Kuo

數位媒體和人類學背景,目前在醫療產業從事品牌設計,也做過行銷工作,平時喜歡看各種跟設計相關內容,想把與設計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歡迎各領域的朋友一起交流。 追蹤我的其他社群平台: https://portaly.cc/kevindesign 聯絡信箱:lotushj1@gmail.com